今天:
中共神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 廉政要闻> 正文
业务丛谈丨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5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以基层监督为支撑,持续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监督质效。吉林省集安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思维,持续完善基层监督协作工作机制,构建“组织机构联片、人员力量联合、监督检查联动”的监督模式,推动基层监督更加聚焦、精准、有力。

  组织机构联片。充分发挥好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断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切实管住管好群众身边的“小微权力”。集安市纪委监委将各纪检监察室、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划分为多个监督办案协作区,每个协作区指定1名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联负责,由1个纪检监察室和若干乡镇(街道)纪(工)委、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构成,将对接的若干村(社区)监督工作联络站作为协作区基层“探头”,最大范围将基层监督力量进行有机整合。同时,以村(社区)监督工作联络站为抓手,督促村(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监督工作联络站联络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委员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全面收集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诉求,为协作区精准监督打牢基础。

  人员力量联合。基层监督工作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必须充分整合、调动、强化区域内各类监督力量,攥指成拳合力攻坚。突出发挥“统”的优势,在遇到专项监督任务、重要案件办理、重点监督事项时,适时启动协作机制,统筹调配人员开展联合督查或联合办案,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注重体现“分”的效果,纪检监察室、综合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村(社区)监督工作联络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差异化制定各自的监督内容和任务清单,在参与片区协作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好自身日常监督工作,努力做到既种“协作区”的“集中地”,也不荒自身监督的“责任田”。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监督能力,通过开展全员培训、集中轮训、专题实训等方式,加强对基层监督干部的教育培训和业务指导,有效解决基层不敢监督、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以及监督不全面、不到位等问题。

  监督检查联动。根据各片区监督面临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类别监督办案的任务需要,探索完善多种监督联动方式,确保监督有力有效。开展从上至下的“派单式”监督,明确县乡村三级各监督主体的协作职责和监督任务,从上至下派发任务清单,确保不同分工的监督指向始终精准聚焦。开展由下至上的“需求式”监督,以群众急难愁盼为监督导向,完善县乡村三级收集反映问题机制,对收集发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分类研判,逐级上报处置解决。开展前后贯通的“闭环式”监督,坚持从日常监督中发现、解决和整改问题,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作为监督“回头看”的重点,确保形成前后贯通的监督闭环。在片区协作中加强“四项监督”的贯通联动、一体推进,在集中攻坚的同时落实好“巡乡镇(街道)带村(社区)”有关要求,对村(社区)开展延伸巡察,不断推动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张联嗣 作者系吉林省集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