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共神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 廉政要闻> 正文
文化之约丨太行浩气传千古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1

革命文物集体现身“讲述”抗战岁月

太行浩气传千古

undefined

  左图为:“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呈现的百团大战场景。 右图为:朱德为左权牺牲写的悼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刘同华 摄

  6月30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同步开幕。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将接力推出展览。此次联展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晋冀鲁豫人民传承抗战精神的生动实践。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位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边界地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面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山河永固”四地联展系统梳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伟大历程,展现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取得抗战胜利的伟大壮举,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太行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8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14年,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认识战争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预见和战略性判断,以明确的纲领和方针,以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执行力,引领抗日战争的发展方向,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关于领导权和领导地位问题,毛泽东曾经有过经典论述。1937年6月22日,他在凤凰山的窑洞里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领导权并不依赖于力量的大小,而要看领导者的纲领和所做的努力。”1945年5月31日,他在党的七大结论报告中强调,领导必须有战略预见能力,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预见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要在事物萌芽状态时就能预先看到它将来的普遍意义。这就是说,领导权和领导地位主要不是看当下的力量有多大,关键是看能否以科学理论、行动纲领、战略决策来动员、组织群众,能否在政治思想、战略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能否前瞻性地抓住事物本质、预见事物发展方向,制定符合规律的科学决策。

  展览现场,不同版本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等泛黄的典籍,无声却有力地讲述着那段光荣岁月。

  抗战期间,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满怀自豪地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这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程,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掷地有声、颠扑不破的历史结论。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伟大贡献,在新征程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

  凝望太行山,连绵峰峦就是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1940年8月,为粉碎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聂荣臻元帅曾这样回忆战斗开端时的场景:“一颗颗攻击的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

  至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摧毁大量敌碉堡和据点,缴获大批枪炮和军用物资。

  至暗时刻,华北地区的敌后交通线上迸出大破袭的火光,宛如一声霹雳,震碎了敌人妄图分割我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阴谋,遏止了妥协投降的暗流。

  一张老旧的黑白相片中,青年将军面庞坚毅,目光如炬——这是左权将军的肖像照。1925年,左权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共产主义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是仍然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带着“吃草”的决心,左权毅然决然投入到杀敌报国的战场中,而且在战场上展现了惊人的军事天赋。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不久,他随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他还兼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在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940年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在1941年的黄崖洞保卫战中,左权带领八路军凭借有利地形与日军鏖战8个日夜,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1942年5月25日,左权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牺牲,时年37岁。直到1949年,解放军南下,他的母亲才得知日夜思念的儿子已经去世。英雄的母亲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胜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鲜血;壮丽的山河,吹响进军的号角。左权的身影如同抗战的缩影,让我们再一次领略“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豪迈。

  在这场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前仆后继、为国捐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真理力量和强大人格力量的吸引感召下,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主义精神,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抗战意志,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绝续的伟大斗争。

  军民同心筑起钢铁长城

  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是抗战的缩影。

  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华北规模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朱德总司令曾在这里奋笔写下:“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壮丽诗篇,描绘出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一次次挫败日寇的“扫荡”“蚕食”等阴谋,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展览中,众多革命文物生动展现了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农民王贵女和段满清母子杀敌用的厨刀、“杀敌英雄”奖状、缴获物资等展品,以及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等珍贵历史图片都生动诠释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

  左权在太行山区的麻田村住了一年多,在给妻子的信中多次提到这里的人民为保护八路军孩子而做出的牺牲。开国中将张南生的儿子张雁之在《我的母亲林纫篱在太行》中写道:“由于根据地老百姓对八路军的后代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照顾、保护,我们这些八路军的后代才有今天。这就是军民鱼水情,这就是我们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根基。老百姓生活都很苦,粮食极度缺乏,采树叶煮汤喝,在玉米面里加上观音土,有时只吃观音土做的饼子,饼吃起来非常牙碜,吃了就闹肚子。”

  当年,面对物资严重匮乏的现状,太行根据地党政军民总动员,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掀起了生产高潮。仅一年时间,129师就种地10万亩,其中开垦荒地8万多亩;在漳河两岸修筑了十几条大堤,开出1万多亩滩地,修筑了20多里长的漳北大渠和漳南大渠,实现了吃饭全部自给。在根据地广泛动员下,兴建了纺织厂、服装厂等,根据地的日用工业品也实现了自给。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站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时时处处都能感到烈士英魂犹存。抚今追昔,英雄凯歌犹在耳畔,雄健精神至今闪耀。

  正如展览主办方所表示,“山河永固”四地联展,不仅是对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真切回顾,更是对晋冀鲁豫军民浴血奋战的热情讴歌,做好革命文物工作、在新时代把党和人民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弘扬好传承好,是守正笃行、久久为功的接力长征,为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点亮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穆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