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共神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 廉政要闻> 正文
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丨严查严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2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一霖

undefined

   江苏省高邮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治理,通过明察暗访、大数据筛查等方式深挖隐形变异问题线索,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走访了解党政部门是否存在公款购买烟酒产品情况。李昕霞 摄

  特邀嘉宾

  朱玉明 山东省济南市纪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王 谷 江西省宜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曾 俊 江苏省高邮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是典型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看似“小事”,实则破坏纪律规矩,往往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哪些成效?现实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有哪些主要类型?违反哪些纪法规定?如何综合施策、系统治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玉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纠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内容,坚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纠治什么问题,从严禁公务接待活动赠送礼品,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规制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行为,再到坚持风腐同查同治,不断织密扎牢制度笼子,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八项规定,在此时间节点之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行为应定性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中央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2013年9月,中央纪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2013年10月,中央纪委印发《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明确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2013年11月,中央纪委印发《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明确提出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坚持与时俱进调整纠治重点。2020年1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数据统计指标中原统计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更名为“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并细化为“违规收送名贵特产类礼品”和“违规收送礼金和其他礼品”两个子统计项,进一步推动解决利用名贵特产谋取私利问题。202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四条对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违法问题进行明确。 2023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关于“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送礼”的情形,并明确了处分档次,等等。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严禁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划出了“硬杠杠”。

  王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深入纠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严的氛围已经形成并持续巩固。党中央以小切口入手,从严查公款购买赠送贺年卡、烟花爆竹等大家不以为然的“小事”抓起,以点带面整治公款送礼乱象,到修订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干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行为进行规制,与时俱进狠刹违规收送“天价”月饼歪风,再到深入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规范商务招待活动赠送纪念品行为,经过不懈努力,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严的氛围已经形成并持续巩固。

  二是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越来越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新时代以来,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把严明纪律规矩列为重点任务。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抵制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纪律规矩意识越来越强。大家普遍认为,要准确把握好正常人情往来与违规违纪的界限,不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拿,不该收的礼再轻也不能收。

  三是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经过从严整治,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歪风陋习得到遏制,“不请不送事难办”等一些错误认识被及时纠正。现在,经营主体摆脱了靠送礼品礼金来打通“梗阻”等不必要负担,可以安心专注于企业经营发展,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群众到部门和单位办事,党员干部更加热情服务、办事更高效,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现实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有哪些主要类型?违反哪些纪法规定?

  王谷: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是“四风”顽疾的重要表现,结合查办案件情况来看,可以归纳为四种主要类型。

  一是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旨在预防,不要求实际为对方提供帮助,只要是和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送的礼品礼金就不能收,既包括管理服务对象所送,也包括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个人所送,还包括其工作业务范围内的外商或私营企业主等所送,只要存在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可能性就构成违纪。

  二是收送明显超过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即,虽然与公正执行公务无关,但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正常的礼尚往来应基于自愿平等、双向互动,若只收不送、只送不收,或者收受的财物明显超出了当地正常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经济能力以及同等关系人员之间礼节性的财物价值,则属“明显超过正常礼尚往”,存在廉洁风险,构成违纪。

  三是违规公款购买赠送礼品。“公款送礼”的本质,是将公共资源转化为实现私人利益的工具。公款必须严格用于履行公共职能的合理开支,若使用公款向上级、关联单位及个人赠送礼品,则违反廉洁纪律。若套取资金、挪用专项经费送礼还可能构成其他违法犯罪问题。

  四是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党员干部、包括离职或者离退休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他人财物,情节较重的,构成违纪。此违纪行为的前提是党员干部对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他人财物不知情,如果党员干部知情而不纠正的,则涉嫌受贿犯罪。

  曾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第一百零六条、第一百一十三条分别对上述违纪行为明确了处分规定。对于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等财物,收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行为,依据第九十七条给予处分。对于向从事公务的人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等财物,情节较重的,依据第九十八条给予处分。对于违规用公款购买、赠送、发放礼品、消费卡(券)的,适用第一百一十三条给予处分。对于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党员干部不知情的,在职党员干部适用第九十四条、离职或者离退休的党员干部适用第一百零六条给予处分。

  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四条分两款对收送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的行为明确了政务处分的档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在公务活动或者工作中接受礼品、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第九条规定,禁止在乡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辛苦费、好处费、服务费等名义索取、收受村民和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的财物。同时,《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也明确了对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行为的处分。

  从监督执纪情况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在受处分党员违纪行为中仍占相当比例,这一问题为何屡有发生?当前,该类违纪行为有哪些特点?

  朱玉明: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济南市查处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占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总数的49.3%。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屡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偏差,陷入“人情陷阱”。有的党员干部认为,别人逢孩子升学结婚、家人生病住院、老人生日等婚丧喜庆事宜送礼金,是“重感情”的表现,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手段,在半推半就中将不能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等财物、不能收受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这两条“底线”抛之脑后。

  二是放松自我要求,权力观扭曲。少数党员干部存在错误认识,把自己的职权和地位当成攫取利益的工具,认为收点礼品、好处费没什么大不了。而违规送礼者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为了联络感情,增进关系,以备后用;有的为了争取上级支持,谋求政治利益;有的为了拿项目、要工程等。

  三是贪图奢靡享乐,甘于被“围猎”。对于别有用心的人,领导干部的爱好就可能是利益输送的“敲门砖”。从查处的案例看,一些领导干部对名烟、名酒、名人字画、玉器、古玩等有特殊爱好,有的对高尔夫等运动痴迷,难以自拔,甘于被“围猎”。

  四是怀有侥幸心理,无敬畏之心。当前送礼收礼方式改头换面、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特征日益突出,比如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电子礼品卡等,还有的打着讲课费、劳务费、评审费、咨询费等名义送钱收钱,有些党员干部认为自己收送礼品礼金的手段隐蔽,不会被查处,心怀侥幸。

  曾俊: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既是作风顽疾,也是腐败温床。其顽固性与反复性源于思想偏差与利益驱动相互叠加,从监督执纪情况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节日期间收礼送礼多发频发。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节日期间放松自我要求,将逢年过节“走动走动”视为传统礼仪,错误认为不收不送影响人际关系。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来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行为发生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点的占据了大多数,且往往具有连续性,这个节日收了,下一个节日照收不误。

  二是花样翻新手段隐蔽。在持续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收送手段由明转暗,披上隐形外衣,有的以辛苦费、感谢费、评估费、专家费等名义,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行为嵌入正常业务场景,混淆合规与违规边界。同时,为了躲避监督,还通过电商平台、快递物流等手段“隔空”收送礼品礼金,增加发现问题难度。

  三是靶向“围猎”关键岗位。一些“关键少数”、处于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由于握有一定的项目审批、资源分配、资金拨付等权力,“围猎”者通常以小额礼品礼金铺垫关系,逐步升级为深度利益捆绑。还有少数新提拔或掌握实权的年轻干部,因政治历练不足,易被“情感围猎”“饭局社交”等腐蚀手段攻破防线。

  四是风腐交织相伴而生。作风问题与腐败行为同根同源,违规收送背后往往暗藏权力寻租、利益勾连的更大问题,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往往是腐败链条的“起点”。送礼者通过长期“感情投资”建立信任,将送礼作为维系“关系网”的重要手段,一步步从节日问候转向获取实质利益,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没有正确区分公与私的界限,自愿落入感情投资的陷阱,由作风问题一步步堕入腐败深渊。

  根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需多维度发力,既要常态化拧紧思想“总开关”,更需强化对“关键少数”的权力制约,斩断利益交换链条;要完善礼品礼金登记、电子支付监管等制度规定,借助大数据筛查、穿透式监督等手段破解隐形变异难题,充分发挥案件查办治本功能,持续释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如何综合施策、系统治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

  朱玉明: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禁而未绝,既反映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也警示我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需久久为功,必须贯通推进查处、治理、教育各项工作,着力铲除“四风”问题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一是紧盯节点严查。要紧紧抓住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不放松,加大明察暗访、交叉察访、专项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节假日期间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顶风违纪行为,对于相关问题线索快查快处,不搞下不为例、情有可原、法不责众,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让顶风违纪者及时受到惩处,让心存侥幸者醒悟收手。

  二是织密网络严纠。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有效结合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方式,公开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举报电话和信箱,从信访举报、审查调查等途径深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线索。综合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技术手段,精准发现和防治快递送礼、电子礼品等隐形变异问题。联合市场监管、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督促有关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实名购买“预付费卡”登记管理制度和实名寄收快递等规定,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职责。

  三是融入日常严教。破除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要靠思想和觉悟,很多审查调查对象都是从战战兢兢收下一条烟、一张卡、一个红包开始,到肆无忌惮收受贵重礼品、大额礼金,最后滑入腐败深渊。要加强日常教育,与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对查处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正确辨析正常人情往来和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行为的界限,正确认识和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自觉抵制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歪风邪气。

  王谷:当前,防反弹回潮、隐形变异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在抓常抓长上持续下功夫。

  一是要以钉钉子精神严查严治突出问题。突出抓早抓小,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综合运用专项督查、明察暗访、谈心谈话等手段强化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化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拓展监督手段,精准发现并查处以电子红包、快递物流方式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寸步不让。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深挖细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背后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坚决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二是要持续推动以案促改促治。坚持纠树并举,深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监管缺失和深层次原因,找出行业性、领域性、普遍性问题,推动案发地区、部门单位以点带面系统施治。动态跟踪问效,完善纪检监察建议的提出、督办、反馈和回访监督机制,推动问题真整改、改到位,严防走形式、走过场。强化成果运用,督促各级各部门举一反三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建立公权力线上运行平台,实现全过程留痕、全周期监管,让潜规则没有市场,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要常态长效深化纪律教育。以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督促各地各部门党组织切实扛牢作风建设主体责任,以自我革命精神持续纠治本行业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纪律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突出抓好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用好案例“活教材”,全面梳理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及时通报曝光本地典型案例,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推动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干事创业、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