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存在的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由于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使事物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即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再由否定达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阐明了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学习否定之否定规律,重要的是确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思维方法,克服“直线论”或“循环论”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坚定勇毅前行的信念。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观点
事物发展是一个曲折的、波浪式的前进过程。然而,从哲学的高度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描述和概括这个过程,应该归功于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和否定的因素,否定性因素不是死亡的因素,而是真正的生命的力量和原则,否定性因素构成了推动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抽象的否定,而是具体的特殊的否定,即否定的结果是从否定之中产生的有内容的东西,它在否定旧事物的同时也将某些因素以新形式包含于自身之中,这就使事物发展到更高、更新、更丰富的阶段。黑格尔把这种辩证的否定称之为“扬弃”,说明它既意味保存、保持,又意味停止、终结。可以说,辩证的否定构成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恩格斯曾说:“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也使其否定之否定规律奠定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他举出自然界、科学研究、社会领域等大量事例,论证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并得出结论说:“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它是自然界、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在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
恩格斯阐述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揭示辩证否定观的实质。在形而上学者看来,否定就是简单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大体完成一个周期。在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点,但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重复。这表明,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是旧东西的灭亡和新东西的产生;同时,发展又是一个螺旋式的曲线运动。因此,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主题。
否定是事物通过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逐步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引起否定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事物被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的否定力量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
事物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所谓联系的环节,是指任何新事物都是从旧事物中发展而来的,以吸取并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的东西作为自身发展基础,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意义。新旧事物之间正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结起来的。所谓发展的环节,是指任何事物对于其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来说,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它就会逐渐丧失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而被新事物所取代。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来实现的,这种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飞跃,是旧质向新质的转变。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一方面是新事物克服旧事物,另一方面又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有利的因素,使事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旧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的关系称为“扬弃”。“扬弃”一词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与被它否定的旧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正确地理解扬弃,是正确地把握辩证否定的关键。
否定之否定规律给我们提供的思维方法
恩格斯曾指出,事物的发展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单纯的否定,即第一个否定上,而必须在做第一个否定时,就必须做到使第二个否定可能发生或者将有可能发生。因此,只有重新回到出发点的第二次否定,才是真正的辩证否定。
事物发展出现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充分展示了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丰富内容和完整过程。因为,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最终都会向其对立面转化,经过两次否定,即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从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面的统一,构成了事物自我发展的一个完整周期。一般来说,事物在经过第一次否定时,尽管保存了积极因素,却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片面性;只有再通过一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阶段,才能既克服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的片面性,又保留这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达到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从而使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外在形式上看,事物的否定之否定阶段总是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但是,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的回复,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可以说,是在形式上的回复,内容上的前进。比如小麦的生长过程,首先是把作为麦种的麦粒种到地里;随着麦种的发芽成苗,麦株否定了麦粒的形式,却保留了麦粒中存在的所有基因;随着麦苗的发育成熟,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果实呈现为麦粒,麦粒是对麦株的否定。通过两次否定的过程,即麦株否定了麦粒、麦粒再次否定麦株,小麦完成了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完整过程。可以看到,作为否定之否定结果的麦粒,与作为麦种的麦粒,形式上看是一样的;但是结果的麦粒在内容上继承了麦种的内在基因,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又会被赋予新的内容,如数量上大大增加,品质上也可能发生遗传变异,或许是往更优良的方向发展,也不排除会向衰落的方向发展。
在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时候,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立事物否定的起点。还是以小麦生长过程为例,小麦生长否定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起点和顺序,一定是麦粒——麦株——麦粒,而绝不可以随意地把小麦的生长周期概括为麦株——麦粒——麦株。历史从什么地方开始,逻辑就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随意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点作为否定之否定过程的起点,就无法正确掌握客观事物自己运动的周期,也就无法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具体过程是曲折的、波浪式前进的。新事物舍弃了旧事物中存在的消极因素,继承发展了积极因素,并加进了富有生命力的新的因素,从而把事物推向全新的、更高级的、更完善的发展阶段。然而,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波浪式的前进过程。因为,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高级阶段往往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和特性。这里所讲的“重复”,一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特质的需要,是事物自我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事物的“重复”又往往会让人产生旧事物复归的印象;而实际上这种重复恰恰是矛盾双方两次向对立面转化所引起的,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正常途径和形式。
正确面对前进道路的曲折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在工作中,要如何面对前进道路的曲折性呢?
一方面,要相信新事物不可战胜,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当人生和事业处在重大曲折过程的时候,一定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力量非常弱小。但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光明在前”的信念,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使得我们党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给予我们三点启示:第一,敏锐地发现新生事物,坚信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谓新生事物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进步的、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由于新生事物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适应客观事物发展的需要,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二,确立科学的判断标准,准确分辨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不是新生事物,不能简单地以其出现的时间先后为标准,也不能简单地以其空间分布的多少为标准,而要看其是否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第三,热情地扶持新生事物,创造条件帮助新生事物快速发展起来。新生事物的成长总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相对完善,总要经历曲折的发展道路。我们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发现并辨别新生事物,热情地扶持新生事物,当新生事物的发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定地站在新生事物一边,勇敢地捍卫和支持新生事物,这是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另一方面,要确立辩证否定观,克服外因论、直线论和循环论的思维方法。
所谓外因论,就是以割裂事物是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统一体为基础,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毫无内在根据的、纯粹由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这就把事物的自我否定当成了纯粹偶然的、随心所欲的儿戏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辩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扬弃。
所谓直线论,则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直线式的,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持有这种思维方法的人,总认为工作和事业必然处处顺利,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迅速从狂热到消沉。比如,有些人认识不到改革开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旧的问题解决了,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社会就是在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道理。面对出现的新问题,这些人不是积极地想办法,而是直接否定。直线论的思维方法是必须要克服的。
所谓循环论,是片面夸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看成是简单的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否认事物发展所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趋势,实质上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持有这种思维方法的人,往往消极悲观。循环论的错误在于,片面抓住事物发展中的某些重复的现象,把它夸大为绝对循环,抹杀了事物发展过程中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间的本质区别。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阮青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