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中共神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 第一头条> 正文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04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

福建深化整治涉企执法领域突出问题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林瑶

  福建省宁化县纪委监委聚焦营商环境痛点难点,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摸排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某纺织企业走访了解有关情况。徐婷 摄

  当前,福建鞋服生产重地莆田进入生产旺季。“检查明显少了,这是今年头一回迎检。”莆田市星联鞋业负责人说,不久前莆田市荔城区应急管理局、卫健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前往企业查看生产情况,“原本我们以为至少得耗时一天,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了,没影响正常生产。”

  检查次数减少、效率提高,离不开福建省纪委监委正在开展的“点题整治”工作。今年是福建省纪委监委开展“点题整治”的第5个年头,该省纪委监委在深耕民生领域整治基础上,将整治拓展到营商环境领域,邀请企业点题,倾听企业声音、梳理候选项目、公开发布“点题榜”,将“整治涉企多头重复交叉执法问题”作为今年企业“点题整治”项目,紧盯违规执法、执法简单粗暴、执法“寻租”等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以查破障、以改清阻、以治护航,规范涉企执法权力运行,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企业点题、精准定题,找出痛点难点

  “职能部门上下级流转审批慢、耗时长”“涉及多头管理的事项,难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为精准点出企业关切,今年1月,福建省纪委监委通过省发改委、工信厅、商务厅等职能部门发动企业参与问卷调查。不到一个月,便收到来自各行各业的超2万份网络问卷。

  在开展线上调查的同时,该省纪委监委组建5个调研组,由委领导带队,分赴全省9个地市14个县区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走访,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和意见建议,收集监管执法、政策落实、涉企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活情况”33条。

  5.63万人次网络投票、1.9万多条选题建议、1.7万多条群众留言……该省纪委监委将收集到的问题归类整合,经研判会商,最终将网络得票最高、占比43%的“整治涉企多头重复交叉执法问题”作为今年企业“点题整治”项目。

  “从‘大水漫灌’到‘靶向聚焦’,只有精准打捞企业痛点,才能对症下药。”该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通过深化运用“点题整治”机制,让企业转变为整治“出题人”,重点整治什么让企业有发言权。

  此外,该省纪委监委还在全省选取48家企业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由专属联络员定期向企业收集整治过程中政务服务、涉企执法检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业务、作风、违规违纪违法等问题类型进行台账管理、分类处置、对账销号,打通企业诉求渠道,构建纪企联系“直通车”。

  部门答题、纪委监督,严查执法领域突出问题

  定了题,该怎么治?

  福建省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坚持查纠一体推进,聚焦涉企执法行为“小切口”,紧盯该领域漠视侵害企业群众利益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督促司法、住建、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点题的基层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常常是“老大难”“硬骨头”,有的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实践中,福建省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组组”协同、“室组”联动等方式,通过项目化推进、流程化运作、清单化管理,推动多部门、跨层级联合监管、合力攻坚。

  “针对基层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权责界限不明、沟通协作不畅、信息资源不通等问题,我们定期与被监督单位开展专题会商,建立工作和问题线索‘双台账’,制定监督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等四项清单,通过抓本级、带系统,推动责任链条环环紧扣、层层拧紧。”福建省纪委监委驻省司法厅纪检监察组主要负责同志说。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集成执法办案、执法监督、执法公示等三大核心系统的“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运行平稳。目前该平台汇聚了全省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行政检查、处罚等执法数据,依托平台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一表通查”,实行“入企扫码”,已累计减少检查1.2万余次,既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又有效杜绝“人情执法”“选择性执法”,多部门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把监督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涉企行政执法既是展现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也是反映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整治中的薄弱环节,强化监督执纪,推动职能部门抓实整治、办好实事。

  “以前办环保审批常常因材料繁多出现错漏而返工,现在只需在线申请,环保部门就主动上门‘体检’,省心又省力!”得益于泉州市鲤城区纪委监委推动建立的“邀约执法”服务模式,前不久,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提交了“邀约执法”申请后,一周内便迎来了区生态环境局的“服务团”。执法人员围绕环保审批、污染防治等全链条各环节开展“体检式”帮扶,精准解决企业环保管理痛点。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三明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向综合监督单位制发工作提示函,督促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开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集中整治,梳理出重处罚轻教育、以罚代管等基层行政执法领域21项突出问题,并进行点对点反馈、推动整改。

  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推动整治常态长效

  “整治成效好不好,您说了算!”福建省纪委监委在“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以评价榜的方式发布项目整治成果,邀请企业、群众评议的同时,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监察员参与现场监督和满意度评议。

  群众评议不满意,点题整治不销号。整治涉企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如何防止“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情况发生?该省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解决个性问题与深化系统整治相结合,按照“省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地市纪委监委”模式,从“点题整治”中的个案入手,深入剖析涉企执法领域存在的监管缺失和制度漏洞,通过以点带面,加强类案分析,推进全面治理。

  破除顽疾,需从制度入手。福建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固树立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通过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推动形成维护企业权益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福州推行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制度,对适合联合执法的同一行业、同一区域、同一对象,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在全市16个行政执法领域编制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清单,涉及执法事项293项。

  “从‘企业点题’到‘企业评议’,我们请企业评议整治效果,不仅强化监督闭环管理,也有效杜绝敷衍整治、虚假整治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正风肃纪反腐的成效更加可感可及。”福建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说,企业点题,点的是问题,整的是作风,福建正以强监督促强监管,同题共答同向发力,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干部作风不断转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